第一名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生存者遊戲)
第三名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翻轉陀螺_探討乒乓球陀螺的翻轉原理與設計)
第三名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磁浮列車的運作與軌道設計探討)
第三名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防滑之道_探討不同拖鞋紋路與肥皂的防滑效果)
佳 作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聲懸浮的奧妙)
未入選:國小組/數學自然科學類(作品一件)
今年一位成員,因為對題目興趣偏低,動機薄弱,因此離開;另一方面也有新成員加入,很快就上手。整個討論氣氛非常棒。
但非常可惜,1月份才想到題目,3月份要送件,再跨一個寒假, 時間不足就真的沒辦法完成了~!
對於新同學真的有點抱歉,當相信你也學到很多~
然後大家都六年級畢業了
這次一次送了十五件作品,2個年級的學生,4個班級,每個班都2組。送件前就必須讓學生知道大家都是有完成課程目標的。投稿是額外的目標。不要因為沒有過初選就認為自己沒做好,大家的過程都是有完成獨立研究課程目標的。
謝沛原老師在獨立研究課程中,教導我們如何進行研究與撰寫報告的技巧。老師提到,通常五、六年級時,才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。但我們從三年級開始就對數學充滿熱情,因此很早便展開了自己的小型研究,並在四年級開學時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投稿。今年,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生了,這也是最後一次參加獨立研究的投稿。我們很高興能夠獲得第一名!
在吳玳綺老師的鼓勵下,我們三人組成了一支超強的團隊,現在讓我們簡單自我介紹一下:
黃凱瑞:我對學習非常有熱情,當年我拜讀完謝老師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後,立下目標要挑戰自己,完成一份老師幾乎不用給建議的報告書與剪報!今年的研究題目,也是由我負責尋找的;不過我思考比較跳躍,有時常會有邏輯上的錯誤需要組員幫忙修補。
蔡宜橋:雖然我不擅長長時間專注於研究,但我擁有清晰的邏輯和出色的表達能力。我能將複雜的數學概念,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向大人解釋,幫助他們理解我們的研究內容。
徐仲庭:我對程式設計非常感興趣,也喜歡研究數學問題。不過,把程式邏輯說清楚給不懂程式的人聽對我來˙說是超大的挑戰,更別提還要寫成報告。但如果不是我用程式處理大量數據並建立研究邏輯,我們也無法成功破解“生存者遊戲”。
生存者遊戲簡介:生存者遊戲的規則很簡單——41個人排成一個圓圈,由第1個人開始報數,每數到第3個人時,該人就被移除,然後由下一個人重新開始報數,如此重複,直到所有人都被移除。我們將這個遊戲用數學語言來表達:a代表總人數,b代表每次報數的數字,c則是最後的答案,也就是最終的“生還者”。
我們將自己的專長結合起來,利用數學與程式設計破解了這個遊戲的規律,成功找出答案,也讓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加完整!